為了明確病死豬輔熱好氧發酵過程中產生的惡臭氣體種類及其排放規律,為控制惡臭氣體排放濃度、降低病 死豬無害化處理過程對環境的污染提供基礎依據,該研究以病死豬為發酵原料,以玉米秸稈為輔料,開展病死豬輔熱 好氧發酵試驗,發酵過程中,采集處理槽排放的尾氣,分析尾氣中的有機惡臭物質組分并測定其排放濃度,同時測定 其中的氨氣濃度,并對不同發酵階段尾氣中氣味活度值大于 1 的惡臭物質進行相關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結果表明: 在病死豬輔熱好氧發酵過程中共檢出 36 種惡臭物質,其中能準確定性與定量檢測的有 3 種含硫化合物,1 種烷烴化合 物,12 種芳香烴化合物,1 種酚類化合物,1 種胺類化合物和 1 種無機氣體;發酵全程或部分時間點超過其嗅閾值的 有 3-乙基甲苯、4-乙基甲苯、二甲基二硫醚、二甲基硫醚、氨氣、對甲酚、甲硫醇、三甲胺 8 種,達到的最高濃度依 次為 0.241、0.350、0.247、0.280、69.06、0.041、0.314、0.033 mg/m3 ,與其嗅閾值的比值依次為 2.746、8.635、29.326、 36.982、66.669、173.315、374.770、432.471;各發酵階段的主要致臭物質成分存在差異:在 0~12 h 的發酵階段,三 甲胺、甲硫醇、二甲基硫醚、二甲基二硫醚、氨氣、對甲酚、3-乙基甲苯、4-乙基甲苯為主要致臭物質,在 12~36 h 的發酵階段,三甲胺、甲硫醇、二甲基硫醚、二甲基二硫醚、氨氣、對甲酚為主要致臭物質,在 36~72 h 的發酵階段, 三甲胺、甲硫醇、二甲基硫醚、二甲基二硫醚、氨氣為主要致臭物質;不同發酵階段的臭氣強度存在較大波動:在 0~ 72 h 內的發酵過程中,0~3 h 內臭氣強度緩慢增強,但第 6 小時臭氣強度有明顯下降,在 6~18 h 時再次增強,第 18 小時臭氣強度達到峰值,18~72 h 內持續下降直至平穩。
2013 廣州舒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備案號粵ICP備13026225號 技術支持:鑫網互聯
電 話 :020-86053869 86053879 郵 箱 :sgswkj@126.com 地 址 :研究基地:廣州先烈中路100號中科院. 營運總部:廣州開創大道彩文路飛晟一街科學城